回想當時找店鋪時遇到的辛酸史,真的是感觸很多。
也許大家會好奇為什麼找店鋪是一段辛酸史,以下幾個回應,是我們當時候找店鋪時常遇到的回答:
“不好意思,店主說他們pantang,不能租給你們。”
(這是遇到最多的答案,而且是三大種族的店主都有喔,我們這行真的太不受歡迎了🙁)
“不可以租給你們做棺材的啦!我會被隔壁店罵死!”
(隔壁店都是停滿了爛車,然後四周圍都是垃圾,都選這樣的地方了,還是被嫌棄😔)
“我們店不租給做那種的。”
(對方應該是覺得嘴巴連講殯葬還是棺材之類的也覺得會倒霉吧😫)
“租給你做棺材,我以後怎麼樣還可以租出去!”
(我真的懷疑做這行是不是會有傳染病😭)
“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”
(什麼也沒說,直接蓋電話💔)
我們前前後後應該找了20多家店鋪,有幾個我還主動提高店租,但還是被拒絕。我沒有要責怪店主的意思,因為我知道這是整個社會給予殯葬業的標籤。
這不公平的標籤其實很大原因是來自於一個人人都害怕的東西——死亡。看到棺車我們會轉頭、車牌不要有4、一提到死就會說大吉利事,想當然也不會希望棺材店出現在眼前。但是不提不看,它就不會發生,或是比較慢發生嗎?大家心中都知道答案,但卻選擇逃避甚至厭惡他。
殯葬業者只是想要幫助當一個家庭失去親人,哀傷又無助時,陪伴他們為最親的人辦理身後事。聆聽喪親家屬的需求,辦一場圓滿生命的告別。也許這不能減少家屬的哀傷,但至少讓哀傷不留遺憾。
每個人都有離開的一天,你希望自己,或是自己最在意的人離開時,是被一個社會所嫌棄的行業服務嗎?我相信只有當社會越能接受死亡,或是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殯葬業,這個行業才會受到重視,那我們才更有可能獲得善終與善別。
我很欣賞的美國殯葬師Caitlin Doughty說過:
“人們對死亡的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對生的態度,只有客觀、樂觀地看待死亡,才能在有生之年活得更積極、更有意義。”
棺材店並不可怕,你們怕的究竟是什麼?
勇豐
28/12/2019